趨勢一:短視頻“平臺”概念越來越模糊:從娛樂到社交購物
隨著短視頻平臺越來越“無業”,短視頻“平臺”的概念變得模糊。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需求和動機對短視頻平臺的認識和理解,平臺概念有望被重新定義。
以快手為例。很多人早年玩快手,主要是為了娛樂,F在,相當多的人根據社交和購物需求安裝快手。這可以理解為:為了獲得“社交談話”,與周圍的人打成一片,下載快手;為了能夠在快手上直播消費,找到“源頭底價好東西”,用快手。
相比男性更喜歡看笑話和美女輕松娛樂,女性用戶更愿意留在自己喜歡的電商主播的直播間買買買。其中,還有一大批沒有被“貓狗時代”看好的人,快手已經成為他們的主流購物平臺。對于品牌來說,要想更好地擁抱下沉用戶,贏得更好的市場口碑,獲得更好的銷售渠道,就必須抓住機遇,有所作為。
趨勢二:明星供需結構失衡依然存在:明星再多,似乎總缺少一個理想型
據卡斯數據追蹤,7大短視頻平臺擁有超過18萬的名人,超過10萬的粉絲,但28-8規則在這個領域仍然存在。不僅如此,明星的供需結構失衡現象持續有增無減。
從供給端看,卡斯數據統計:從顏值、劇情、人才、美食等賽道來看,無論是參與人數還是獲得的流量都已經呈現紅海局面,而科技、旅游、金融等小領域,以及種植評價和區域賬戶仍有很大機會;
但是,從需求端來看,供給端的“紅!辈⒉灰馕吨枨蠖说慕桓罹蜐M足了。
以大筆投資的美妝行業為例,可以看出,2019年,短視頻平臺上美妝紅人的數量有所增加,“美妝+輕劇”的創作者也有所增加,美妝內容呈上升趨勢。實際上已經接近極限了。但對于廣告主來說,他們仍將面臨“無人投”的現狀。分析原因:一是美頭IP數量稀缺,合作門檻高;二是可以重復上線的專業級網紅數量少;種草效果堪憂;這種情況在3C數碼、母嬰等大眾人群較多的行業更為嚴重。
▲2019年短視頻KOL供需差異
趨勢三:明星參與品牌營銷 玩法升級:從參與營銷到參與賣貨,從定制內容到定制劇集
據Kath統計,2019年抖音平臺的明星數量較2018年同期增長了1.65倍。越來越多的明星出現在品牌短視頻營銷中,為用戶量身定制內容品牌,眾多明星參與品牌挑戰賽,成為話題發起人。
2020年,明星與品牌的合作將更加豐富多樣:從高頻參與品牌短視頻營銷到高頻參與直播,從為品牌定制單個視頻內容到定制小劇場/劇集內容。
同時快手免費刷贊平臺全網+最低價啊qq,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明星+獨立IP”賬號出現在抖音、快手平臺上(如:劉能賬號@運能書、柳巖賬號@WorkQueen),憑借天然的流量優勢和精致的內容制作,成為短視頻平臺的亮眼補充。這類賬號有望與品牌“強綁定”。從商業合作來看:完全可以重新定位傳統影視劇的合作模式,重在冠名和植入,可以承載銷售的目標,但這種合作需要多平臺支持。
趨勢四:短視頻種草成本持續上漲:要種草,要夠深
短視頻和直播產生流量紅人、種草紅人、帶貨紅人。多管齊下,有望快速成熟一張白牌。一個傳統品牌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在幾年內消失。完成的道路。
但是,打造內容爆款的本質,還是一款燒錢的游戲。隨著“玩家”的增多,用戶多主題活躍,用戶對種草廣告的認知度提高,廣告主通過明星種草的成本也會降低。繼續走高。
因此,建議品牌理性看待短視頻營銷的價值,ALL IN短視頻必須做到:持續投放、KOL應用廣泛、預算重、玩法創新,形成用戶記憶,吸引用戶”板”。而這個預算,建議在千萬以上。
趨勢五:從“人帶貨”到“人養人”:直播帶貨領域正在細分,帶貨主播也進入產業化生產
2019年的營銷詞可謂是直播帶貨。李佳琦讓多個國產美妝品牌成為國貨之光;而致力于讓四五線用戶過上一二線用戶品質生活的辛巴,更是成為快手年度粉絲增長第一,不斷刷新著自己的直播記錄,單場最高銷量記錄6億+。雙十一期間,引導交易總量達到21億。但分析直播的核心邏輯,相比“人”的影響力,火星營銷研究院認為底價和好產品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家政仍然需要努力工作。2020年,我們將看到:
一是在產品品類“大而全”的名人生態系統已經基本建立的同時,還會出現很多基于細分行業、細分興趣圈、具備專業素養和專家代言的名人。,比如銷量:洛麗塔服裝、帶貨手作主播出現,在細分圈內憑借強大的號召力排名C;
2、像短視頻網紅一樣,帶貨主播進入產業化生產時代。雖然很難再造李佳琦、薇婭、辛巴等頂級IP,但依托這些公司背后強大的供應鏈、選品/切品能力和明星孵化管理體系,也有望造就一批擅長在細分領域賣貨的主播。通過多個主播的協同效應,總銷量將超越攀升。比如:辛巴旗下的巴嘎娛樂在快手上簽約了多名主播,現有粉絲群,他們的帶貨能力不容小覷。其中,有5人進入了淘寶聯盟發布的“雙11站外宣”。在《辛巴》的直播間
這意味著:2020年,有望殺死辛巴的不僅僅是一個人快手免費刷贊平臺全網+最低價啊qq,而是一個團隊。
▲巴嘎娛樂傳媒主播
趨勢六:營銷變革:2020年是品牌自建內容和人才矩陣元年
2019年,在短視頻內容營銷領域,一大批品牌玩家很可能會做出兩個動作。
一方面,從KOL投放角度,加強了與優質網紅的聯系,網紅合作的深度由“淺”變為“深”。具體可以體現為:
1)從邀請明星參與營銷傳播,到邀請明星參與產品研發、交付等環節,通過更深層次的合作創造更多價值;
2)從簡單的項目合作,到邀請KOL成為品牌好友,長期助力品牌新品、經濟推廣、引流。當品牌更接近MCN機構和明星,甚至自建團隊負責明星的投放和運營,甚至參與明星視頻劇本的創作,去“中介”投放就成為了標題;
第二,從自有資產方面:品牌也會加強內功的修煉。通過與MCN或自建團隊合作,孵化和培養自己的紅人,從而保證主要節點在“營銷”和“銷售”方面的主動權,最終助力品牌私域沉淀。
這兩個動作將導致短視頻營銷企業客量萎縮,短視頻營銷企業價值差異化轉型:從過去的“KOL代理”到“服務商”,從過去參與KOL全案營銷到參與拍攝、運營、直播、數據服務等任何環節,都將通過“專攻藝術產業”的模式,持續為品牌創造價值。
▲2020:社交媒體內容營銷的變化,查看來源:火星營銷研究所
趨勢七:告別焦慮,強化私域打造品牌護城河
2019年網紅帶貨的火爆,讓品小禾一、在直播間立馬賣貨成為可能。
但是,頂級IP是有限的。對于大量品牌,尤其是創新品牌來說,獲得頂級IP的青睞是一個現實問題;而對于那些投入大量網紅的品牌,往往很難將網紅的影響力轉化為品牌影響力。
因此:一是加強自有渠道運營(包括新增流量渠道和淘內渠道),通過高頻直播和粉絲運營增加銷量;二是加強私域流量(多渠道)積累,個性化、IP化運營成為品牌2020年營銷重點。
只有這樣,產品才能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構建商業多場景滲透能力,起到消費提示和場景喚醒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延長單個用戶的生命周期價值,告別獲客成本。上升帶來的品牌焦慮,流量增速整體下滑,以及網紅帶貨的不確定性,培育長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