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大棚草莓生產中秸稈進行生物實驗反應堆的應用研究效果
秸稈生物反應器技術在溫室生產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的品質和產量。溫室大棚骨架規格全可生產不同規格型號產品,有圓柱型、橢圓形、距型、異型、實心型、空心管等。大棚骨架主要是由 溫室復合資料制成的拉桿,壓桿,立柱,以及拱桿等把塑料薄膜掩蓋住的一種大棚,它的這種形狀是拱圓形的塑料大棚,這種大棚的占地面積很大,吸收熱的效應也非常好,建造起來方便,建造一個的成本也是非常的低,這種大棚成為現在社會農村種植產物最廣泛的工具之一。溫室大棚又稱暖房。能透光、保溫,用來栽培植物的設施。在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季節,能提供溫室生育期和增加產量,多用于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 植物栽培或育苗等。秸稈生物反應器技術在溫室草莓生產中的應用效果如何,我們專門進行了實踐分析,實踐證明: 秸稈生物反應器在溫室草莓生產中的應用技術效果很好,見下文:
該技術的應用可從根本上解決土壤生態惡化、農產品污染、溫室設施冬春地溫低、土傳病害嚴重、長期施用化肥導致二氧化碳不足等問題,使溫室土壤溫度提高3ー4 °c,氣溫提高1ー2 °c,冬季溫室 co2濃度提高4ー8倍,作物光合效率提高50% 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7% 以上,肥料利用效率提高60% 以上。生物防治可降低害蟲發生率80% ー96% ,提高害蟲防治效果22% ー45% 。溫室農產品的銷售期可提前7-10天,收獲期可延長15-20天。溫室農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質量標準。
臨汾 翼城縣的草莓進行種植日光溫室農業大棚
一、材料與方法
1、菌種選擇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制,沈陽綠源生物技術研究所生產的白窩秸稈發酵復合菌劑。
2、試驗方法
這項試驗是在沈福林位于鞍山市齊大山鎮排家路村的家中進行的,目的是研究安裝在千山區下的秸稈生物反應器技術與未安裝秸稈生物反應器技術的處理效果,并與未安裝秸稈生物反應器技術的處理效果進行比較。稻草于2009年9月10日至11日挖掘,滴灌于9月15日安裝,種植于9月20日,收獲于2010年1月13日開始,6月底結束。
3.溫室內置反應器的主要技術內容:
挖反應堆溝
根據種植邊的行距,開挖行距小的溝槽,溝寬70-80 cm,深度15-20 cm,長度和種植邊一樣長。
鋪施反應料
在溫室溝內鋪設玉米等作物秸稈2-4噸,每溝約鋪設20-40公斤干秸稈。填充壓實秸稈的厚度為15ー30cm,溝兩端桔黃色秸稈的高度為10cm。每條溝施用30-50公斤的農家肥。
栽培管理措施
綠源菌肥用量為10-14g/m2。使用當天,將1kg菌種與15kg麥麩、13kg水混合,混合均勻,堆放3天后使用。灌水,水面高度達到壟高的2/3,以免土壤板結。
當秸稈澆透水后將菌種進行均勻撒在中國秸稈上。用鐵锨拍振1遍后,將起土回填,覆土厚度為15-20cm。2-3天后,水滲下后起壟踏平,鋪滴灌帶,覆蓋我國地膜。在每行的2株植物組織之間用14號鋼筋各打2個孔,孔深以穿透桔稈層為準,10-15天后可以定植增加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