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世中 何雪
通訊員 嚴潔瓊
“我當然已是一名生了一胎孩子的女性,但我對婦女保健知識還知道未幾,村里建起了計劃生養幸福家園,我平時有空就往這邊跑,由于這里有很多令我滿足的東西,比如說可以向醫生咨詢保健知識,可以讓孩子免費上‘娛樂園’,可以讓孩子免費接受志愿者老師的輔導。”
這是三加村村民黃靜妹感悟幸福家園的一段話!
幸福家園,精神的寄予
“計劃生養幸福家園”是八步區叫響廣西省的一張計生名牌!
“計劃生養開始的那些年,我們打心眼里不反對這項國策,但政府部分有些人那兇神惡煞的舉止讓我們農民自然而然感到有一股悶氣,他們總是在抱怨我們不執行政策,卻不檢討自己有損政府形象的行為,F在像‘計劃生養幸福家園’這種服務式的人性化的計生,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樂意接受呢?”
八步區信都鎮陳云峰的一席話,發自肺腑,布滿哲理。
開展幸福家園建設,即在建設村級人口計生服務室和新家庭文化屋的基礎上,進一步夯實村級人口計生基礎,延伸計劃生養優質服務網絡,深化優質服務的內涵,把服務內容拓展到早期教育、青春關愛、人生關注、家庭進展、老年服務等領域,及時、便捷地為育齡群眾提供避孕節育、生殖健康、宣傳教育、政策咨詢等多方面服務。
一項得到群眾擁護的民心工程,八步區如何“做強”“做大”?
“2011年以來,我區已張羅了500多萬元資金,用于“幸福家園”的建設,目前已建成“幸福家園”132個,覆蓋了71%的行政村,圍繞“幸福家園”這個平臺,我們從抓群眾幸福感提升的角度入手,開展了我為“幸福家園”添光彩的活動,得到了廣大干部的積極響應,目前我區已組建幸福家園志愿者服務隊十六支,參與的志愿者達到了1000多人。”八步區區長徐海浪這樣說。
幸福感,是人民群眾對社會滿足度的心里反應。
2012年7月4日,星期天。這天下午的傍晚時分,驕陽燒烤過的大地依舊炎熱難耐,八步街道辦三加村的李紀海老人就帶著孫子泡在該村以前專門對外營業的游泳池中了。老人看到小孩在游泳教練李玉婷的陪護下盡情地撲騰,他一臉的燦爛。
“我們村的經濟進展有所加快,村民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有所進步,為了滿足村民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需求,村黨支部、村委會一致決定,把屬于村集體經濟的游泳池納入到幸福家園項目建設里面,對村里的誠信計生戶的子女實行全程免費使用。”
三加村黨支部書記曾佩球這樣解釋。幸福家園,美好的向往
“幸福家園”,不僅是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的精神家園,也是人民群眾碰到困難時的避風港。
2012年2月,一場冰雹在桂嶺、大寧等鄉鎮無情地肆虐,30多農戶的房屋被冰雹摧毀。
時隔災難發生9個月后的大寧,這樣的一幅情景令人感慨萬千……
“多虧黨和政府給我安排了安居工程項目20000元,還額外增加受災補助金5000元。否則,我無論如何也沒有能力這么快就搬進新家。”正在從臨時住處把家具搬進新蓋樓房的八步區大寧鎮三合村才清組二女戶謝榮恩夫婦興奮地說。
今年4月12日,八步區部分鄉鎮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強降冰雹,不少村民家的瓦房頂在鵝蛋般大小的冰雹突擊下,爛成了碎片,謝榮恩家原來就破舊的泥磚瓦房再也無法住人了。八步區計生部分的領導看到這一不堪入目的狀況后,第一時間就破例為謝榮恩申請了安居工程款,并承諾給予他們額外增加災后建房補助金5000元。這對于因兄弟多,受教育程度低,農田山場有限的謝榮恩來說簡直就是及時雨……
危難見真情。這情,難道還不足以讓謝榮恩感動嗎?
八步區在落實依法生養雙女戶安居工程(新建、改建、擴建住房)明文規定新建住房一次性給予發放補助金20000元,改建、擴建一次性給予發放補助金10000元。這一政策,無異于一盆熊熊燃燒的火,暖和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頭!
“反感”,只是誤讀;滿足,才是永遠。
“以前我們搞計生真的難,群眾不理解,形勢復雜,任務艱巨,群眾的意識都不強,不配合,主要還是要靠政府強制性執行,拉牛呀、頂瓦呀、甚至直接拉人去結扎等,搞個計生不知道得罪多少群眾,群眾對我們特別不滿足,現在群眾意識有所進步,維權意識也增強了,單靠政府強制性執行肯定行不通了,所以現在搞計生得想辦法,不只是要能吃苦刻苦,還要熟練地把握政策,了解民情,通達民意,要以人為本,服務為主、宣傳教育為主、獎勵扶助為主。”
有著22年計生工作經驗的八步區桂嶺鎮的計生專干張厚雄這樣反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