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喜迎海南省第六屆黨代會系列述評
專題:新起點新征程 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特別報道
見證·喜迎海南省第六屆黨代會系列述評
專題:新起點新征程 喜迎省第六屆黨代會特別報道
見證·海南民生成就:老百姓的幸?吹靡娒弥
——見證·喜迎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系列述評(七)
“過去五年,是海南民生投入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五年。”在海南近幾年召開的多場重要會議中,這一句話擲地有聲。
確實,海南過去五年的民生累計投入1704億元,年均增長38.5%,占地方公共財政支出總額的70%,由此帶來的變化是老百姓越來越鼓的錢包,老人“老有所養”的美好愿望變為現實,20多萬戶住房難家庭搬進保障房,有更多的學子分享到了免費教育的“蛋糕”……一個個數字的背后,是一張張笑臉,870萬海南人民的幸福“看得見摸得著”。
老百姓的錢包越來越鼓
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在不同場合,多次闡明同一個觀點:建設國際旅游島最終目的,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園。
什么是幸福?許多老百姓理解的幸福,不是GDP的增長,不是財政的增收,而是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和生活質量的改善。為此,海南省在不斷做大GDP蛋糕的同時,民生投入也呈直線上揚,把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讓老百姓的錢包越來越鼓。
且看一組數據:2008年全省財政預算安排民生支出135億多元,新增財力的近65%投向民生;2009年民生支出259億多元,省級新增財力的78%和市縣上繳土地出讓金的64.5%投向了民生;而到了2010年,海南民生總投入409億元,新增財力的86.4%和市縣上繳土地出讓金的65.7%投向民生;再看2011年,全省民生支出近547億元,占地方公共財政支出的70.2%,新增財力的60.5%投向了民生領域。
基于此,過去五年,海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395元增加到1836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256元增加到6446元,實現翻番,老百姓的幸福感也隨之增強。而隨著海南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時,海南積極提高職工最低工資標準。2010年1月1日起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由原來的630元增加到830元,增幅為31.7%;二類地區由530元增加到730元,增幅37.7%;三類地區由480元增加到680元,增幅高達41.7%。海南最低工資平均增幅達37%,位列當年全國之首。
省委書記羅保銘曾指出,雖然海南城鄉居民收入近年來實現了較快增長,但和全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今年海南把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并作為對各市縣考核的重要指標,充分發揮政策優勢,采取積極措施,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加。
此外,未來五年,海南將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城鄉居民收入力爭實現翻番,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預期達287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預期9720元。
更多孩子分享免費教育的“蛋糕”
教育對一個省份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海南教育在硬件、教師素質等多個方面均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成為海南省委省政府的一塊“心病”。為了完善硬件設施、提高教師素質、推進教育質量提升,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氣,每年加大教育投入,將發展教育擺在了優先位置。2005年率先在全國實現“兩免一補”,成為海南教育事業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幾年,海南共投入項目資金23億元,支持16個骨干龍頭中等職業學校和16個市縣職教中心的基礎設施和重點專業建設,改、擴建了海南50%的公辦中等職業學校。而就在去年,還實現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零收費”?梢哉f,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大教育扶貧的力度、成立專項資金保障農村學生教育等方面成績斐然,以下一串具體數據就是最好的佐證。
2008年,10個市縣邊遠貧困村莊的1.6萬名中小學生搬遷到城鎮免費上學,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全面展開;16個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完成;開展農業類職校生免費教育試點;海南大學正式進入“211工程”建設行列;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提高,并在全國率先把實施范圍擴大到高中和中職教師。
2009年,1.8萬名貧困地區中小學生進入10所思源學校學習;中等職業教育招收新生6.7萬人,在全國率先對5200名中職涉農專業和8364名村官班學生實行免費教育;新增支出5.75億元,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平均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的目標;同時,海南大學“211工程”順利推進。
2010年,新建9所教育扶貧(移民)工程學校,增加5500個優質學位,完成了中西部農村139所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1年,發放物價聯動補貼1.8億元,惠及困難群體和大中專學生354.5萬人次;免除6.4萬人次涉農專業和家庭經濟困難中職學生學費;建設公辦鄉鎮中心兒園60所;4所思源學?⒐⒂,新增優質學位6900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重建和加固校舍78.8萬平方米,開工建設農村教師周轉房1850套……
“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愿望逐步現實
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啟動……近五年來,海南省委省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沒少下功夫,新農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分別比國家要求提前2年和1年實現全覆蓋,全省人民的“老有所養”愿望變為現實。不僅如此,海南還多次提高城鄉低保補助,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海南在社會保障方面力度空前,從試點到全覆蓋,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一個個“超前”全國步子的民生項目,對于小省小財政的海南而言,并非易事,但正體現出海南“大民生”,老百姓也從中得到實惠。2010年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之后,55萬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就因此受益。去年,全省有近700萬人次參合農民受益,補償金額達8.8億余元,投入5.5億余元改造建設18家縣級醫院,個人支出的比例大幅減少。醫療、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僅僅是海南社會保障成就的一個縮影。
作為一項安居工程,海南將保障性住房建設列為“一號民生工程”,并從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全力以赴推進保障房建設。從2008年到2011年,海南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24.38億元,累計開工36.25萬套(戶)、竣工21.88萬套(戶),已分配入住20.15萬套(戶),受益人數達到73萬人。按同口徑比較,海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強度、保障覆蓋面連續3年都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海南省委省政府還鄭重承諾,至2015年末,海南將建28.74萬套保障房,其中城鎮保障性住房將建設19.54萬套,農村危房和水庫移民危房將改造9.2萬戶,全省城鎮居民保障性住房覆蓋面將達到38%,預計解決104.33萬人的住房困難問題,實現全省每個中低收入家庭都住上一套住房的目標。
2011年,《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點民生項目發展規劃(2011-2015年)》出爐,接下來的5年內,海南要投入1300億元巨額資金,實施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社保、文體六大民生工程,重點實施73個民生項目。這又是一部民生大綱,將引領全省“十二五”民生建設航向,踏上新的征程。
(南海網?4月24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李曉梅 實習生譚邦會)
相關報道:
>>見證·領航海南:以一天也不耽誤的精神,站上發展的新起點
——見證·喜迎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系列述評(一)
>>見證·國際旅游島:一錘定音“海南終于找到了北
——見證·喜迎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系列述評(二)
>>見證·增長時代:政策撬動下海南成新一輪“投資洼地“
——見證·喜迎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系列述評(三)
>>見證·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刺激海南第三產業大力提升
——見證·喜迎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系列述評(四)
>>見證·基礎設施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啟動 助力海南騰飛
——見證·喜迎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系列述評(五)
>>見證·增長時代:政策撬動下海南成新一輪“投資洼地“
——見證·喜迎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系列述評(六)
>>見證·海南民生成就:老百姓的幸?吹靡娒弥
——見證·喜迎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系列述評(七)